欧美亚洲色图视频-日韩成人精品视频-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精品综合网址

簡體中文
公司動態

解讀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七大亮點

2020-10-13

近年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為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的演變而不斷改革深化。尤其是現行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出臺,為大氣污染防治治理工作提供更為堅實的法律依據。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自201611日起實施,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20181026日進行修正,共8129條。現行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七大亮點

以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強化政府責任;加強標準控制;堅持源頭治理;強化聯防聯控;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加大處罰力度。

 

亮點一:強化責任和監督管理

1.明確政府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

2.明確限期達標規劃制度空氣質量未達標城市的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編制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

3.建立懲戒機制對污染物排放總量或者未完成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地區,應約談政府主要負責人,并實施區域限批。

 

亮點二:防治措施

1、煤炭領域

1推行煤炭洗選加工,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開采。禁止開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煤炭。

2鼓勵和支持潔凈煤技術的開發和推廣。

3禁止進口、銷售和燃用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煤炭。

4加強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銷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質量標準的煤炭。

5禁止進口、銷售和燃用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石油焦。

6劃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7優先安排清潔能源發電上網。

 

2、工業領域

1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等企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粉塵、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應采取清潔生產工藝。

2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和服務活動,應當在密閉空間或者設備中進行。

3鼓勵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低毒、低揮發性有機溶劑。

4工業涂裝企業應當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涂料,并建立臺賬。臺賬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

5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油、化工、制藥、礦產開采等企業,嚴格控制粉塵和氣態污染物的排放。

6工業生產、垃圾填埋或者其他活動產生的可燃性氣體不具備回收利用條件的,應當進行污染防治處理。

 

3、機動車船領域

1油耗限制高油耗、高排放機動車船的發展,推廣應用新能源機動車船。

2排放量機動車船、非道路移動機械不得超過標準排放大氣污染物。

3制度建立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境保護召回制度。

 

4、揚塵領域

1加強對建設施工和運輸的管理,控制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揚塵污染。

2建設單位應當將防治揚塵污染的費用列入工程造價,并明確社工單位揚塵污染防治責任。

3裝卸物料應當采取密閉或者噴淋等方式防治揚塵污染。

4碼頭、礦山、填埋場和消納場應當實施分區作業,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揚塵污染。

 

5、農業領域

1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區對樹木、花草噴灑劇毒、高度農藥。

2鼓勵支持對秸稈、落葉等進行“五化”綜合利用。

3禁止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

4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當地人民政府禁止的區域內露天燒烤食品或者為露天燒烤食品提供場地。

5禁止生產、銷售和燃放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煙花爆竹。

 

亮點三:重點區域聯合防治

國家建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協調重點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重點區域內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確定牽頭的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開展大氣污染聯合防治,落實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指導、督促。

 

亮點四:重污染天氣應對

1、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

2、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氣象主管機構建立會商機制,進行大氣環境質量預報。

3、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重污染天氣應對納入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4、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預警等級并及時發出預警。

 

亮點五: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

1、大氣污染質量標準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應當供公眾免費查閱、下載。

2、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應當向社會公布。

3、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公布電子郵箱等;對實名舉報的,應當反饋處理結果等情況。

4、新生產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排放檢驗信息應當向社會公開。

5、重點區域內大氣污染來源及其變化趨勢應當向社會公開。

 

亮點六:加大處罰力度

法律責任30條,涉及10個執法部門,監管違法行為90余種;超標排放最高罰款100萬元。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并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

1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2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3通過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Fa-Long 山東龍發環??萍加邢薰?nbsp; 魯ICP備19023243號-1 技術支持: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