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龍發環??萍加邢薰荆ㄔ瓌倮吞稞埌l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
山東龍發環??萍加邢薰驹瓌倮吞稞埌l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5月...
2020-10-26
自生態環境部印發《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來,各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也紛紛展開,但在此過程中,個別單位、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層出不窮,也受到了極大地關注。
今年3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公布的《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共出現35次“湛江”。該環評文件抄襲、造假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這并非個案。2020年7月,生態環境部通報了2020年第一季度環評文件常態化復核工作情況,在涉及24個?。▍^、市)各級審批部門審批的101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發現,8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存在遺漏評價因子、降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縮小環境影響評價范圍、污染源源強核算方法或結果錯誤、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因子不符合相關規定、環境要素現狀調查與評價內容不全、環境風險預測與評價內容不全、所提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論證不符合相關規定等質量問題。
近年來,全國環評弄虛作假問題仍屢禁不絕,社會反響強烈,暴露出一些建設單位主體責任不落實、重形式走過場,一些環評單位責任心差、能力水平低下,以及一些地方把關和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嚴重損害了環評制度的公信力和有效性,引發了社會對于環評流于形式、環境管理不嚴的擔憂。所以近期生態環境部頻頻發聲,釋放出環評規范化管理趨嚴的明確信號。9月23日,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關于嚴懲弄虛作假提高環評質量的意見》,要求嚴肅查處環評領域弄虛作假行為,強化溯源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
為此,意見稿中列出了四種環評領域典型弄虛作假情形:環評文件抄襲、關鍵內容遺漏、數據結論造假、工作程序錯誤等。
一、環評領域典型弄虛作假情形
(一)環評文件抄襲。主要包括環評文件(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和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項目建設地點、主體工程及其生產工藝明顯不屬于本項目的;現有工程基本情況、污染物排放及達標情況明顯不屬于本項目的;環境現狀調查、預測評價結果明顯不屬于本項目或規劃的。
(二)關鍵內容遺漏。主要包括環評文件隱瞞項目實際開工情況的;遺漏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或者以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為主要功能的區域等重要環境保護目標的;未開展相關環境要素現狀調查與評價、相關環境要素或者環境風險預測與評價的;未提出有效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防治措施的。
?。ㄈ祿Y論錯誤。主要包括環評文件編造、篡改環境現狀監測、調查數據或者危險廢物鑒別結果的;編造相關環境要素或環境風險等現狀調查、預測、評價內容或結果的;降低環評標準,致使環評結論不正確的;建設項目類型及其選址、布局、規模等明顯不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仍給出環境影響可行結論的。
?。ㄋ模┢渌旒偾樾?。主要包括建設單位和規劃編制機關未組織開展公眾參與卻憑空編造公眾參與內容,或者篡改實際公眾參與調查結果的;相關單位故意篡改、隱瞞工程建設內容、規模等,以降低環評文件類型或者評價工作等級的;環評單位、環評文件編制主持人、主要編制人員在環評文件中假冒、偽造他人簽字簽章的;其他基礎資料明顯不實,內容、結論有重大虛假的。
二、環評造假者依法追責
今年8月,在生態環境部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表示:“環評質量是環評制度效力的生命線,生態環境部門對環評文件弄虛作假、粗制濫造、不負責任始終堅持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嚴懲一起、曝光一起。”
據報道,自2019年1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以來,生態環境部累計對50家環評單位和61名環評從業人員予以通報批評并實行失信記分,全國累計對227家單位和224人實行失信記分;已有10家單位和5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單或失信“黑名單”,受到禁止從業的懲戒。
意見稿中要求,落實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突出建設單位和規劃編制機關主體責任;強化環評單位和人員直接責任;明確評估單位和專家技術審查責任;落實審批和召集審查部門把關責任。
落實責任的同時,意見稿還要求加強環評溯源和責任追究。特別強調完善全過程責任溯源機制和工作程序,做到節點留痕、過程可溯、責任可追,對責任單位和人員落實“雙罰制”;完善查處機制,對環評弄虛作假問題多發頻發、屢禁不止、查處不力的地方,視情采取通報、約談、區域限批等措施,問題突出的可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并對有關人員追責問責。
依法從嚴處罰是意見稿的另一大特點,對環評文件弄虛作假負有責任的環評單位及編制主持人和主要編制人員,依法處以罰款、禁止從業、失信記分、納入“黑名單”等處罰、處理;弄虛作假環評文件通過審批的,一經發現,原審批部門應依法撤銷批復;對存在明顯過失、負有責任的審批和評估人員依紀依規處理;對不負責任、不認真履行職責的專家,取消其入選專家庫的資格,予以通報并抄送所在單位。
意見稿最后對加強環評質量監管的保障工作作出指導,要求從推動信息化建設;提升隊伍能力;規范行業秩序;加強宣傳引導;強化社會監督等方面為加強環評質量監管、嚴打弄虛作假行為做好保障。
環評是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在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環評造假則無異于飲鴆止渴,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產生惡劣的社會影響,阻礙生態經濟發展進程,后患無窮。